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定制服務 | 訂購流程 | 網站地圖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熱門搜索:汽車 行業(yè)研究 市場研究 市場發(fā)展 食品 塑料 電力 工業(yè)控制 空調 乳制品 橡膠

當前位置: 主頁 > 產業(yè)觀察 > 輕工紡織 >  2010年上半年我國繭絲供求情況

2010年上半年我國繭絲供求情況

Tag:繭絲  

中國產業(yè)研究報告網訊:

    內容提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繭絲供求關系實際上并不緊張。即使考慮到一些產區(qū)的春繭質量因種種因素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有效供絲量,但市場也絕對不應該顯得如此緊張,以致于近幾月價格被快速推高至今。當然,上半年以來的繭絲價格走高趨勢,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上述數據充分說明,供求應該不是其主要原因,具體原因還是需要我們進一步理性地去分析研究。 

    由于世界經濟復蘇的復雜性、絲綢商品的特殊性,以及我國國內繭絲行情劇烈變化,使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絲綢出口出現了些新情況。
   
    金額增加而絲量減少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真絲綢商品出口總額為14.84億美元,同比增長8.99%。這遠低于我國整個外貿出口額35.2%的增幅,也遠低于我國紡織業(yè)出口額增幅(32.36%)和服裝業(yè)出口增幅(16.07%)。
  
    從出口量看,據海關統計匡算,今年上半年我國真絲全商品出口的長短纖維(絲)量約29040噸,同比減少3.03%。其中長絲類出口5905噸,同比減少14.7%。桑蠶絲出口減少2.36%,打線絲出口減少30.81%;短絲類出口3085噸,同比減少22.12%(其中絹紡紗線出口減少29.93%)。真絲綢緞出口13036萬米,同比增長6.44%,其中坯綢出口增加4.46%,印染綢出口增加17.3%。絲綢服裝出口3980萬件(套),同比減少7.69%,其中針織服裝出口減少8.77%,梭織服裝出口減少7.19%。
  
    2010-2015年中國絲綢面料行業(yè)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其中對主銷市場出口金額增加,絲量減少。今年上半年,內地對美國、我國香港特區(qū)、日本、印度、意大利、韓國和巴基斯坦等主銷市場的真絲綢商品的出口額為10.21億美元(占全國真絲綢商品出口總額的68.7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29個百分點),同比增長9.44%。對各主銷市場的出口額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對意大利的出口,增幅達36.54%;增幅最小的是對美國的出口,增幅僅為0.09%。
  
    進口量大幅增加 

    上半年,海關統計的各類真絲綢商品的進口總額為9928.9萬美元,同比增加22.74%,其中進口的繭、絲、綢金額為5559.58萬美元,同比增長17.32%。由于種種因素使得國內繭絲原料供應顯得緊張,價格隨之大幅度上漲。與此同時,國內企業(yè)為降低成本,增加混紡、交織以及某些家紡產品的生產,從國外進口了價格相對低廉的繭絲綢原料性產品,其總絲量達3140噸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長131.3%,其中70%以上是繭和絲類(絲類中的65%是短絲類,其中廢絲又占93%)。
  
    繭絲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按海關統計匡算,今年上半年內外銷用絲量(長短纖維)約3.98萬噸。按行業(yè)正常安排,上半年可使用的桑蠶鮮繭量應有2.8萬噸左右,再加上進口的約3140噸繭、絲、綢的絲量,上半年可供絲量至少有4.9萬噸(長短纖維)。此外,還有上半年柞蠶絲的供應量,以及國家上半年四次投放的儲備絲共1300噸。由此供求總量匡算,2009年下半年無需“寅吃卯糧”。
  
    由上看出,今年上半年我國繭絲供求關系實際上并不緊張。即使考慮到一些產區(qū)的春繭質量因種種因素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有效供絲量,但市場也絕對不應該顯得如此緊張,以致于近幾月價格被快速推高至今。當然,上半年以來的繭絲價格走高趨勢,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上述數據充分說明,供求應該不是其主要原因,具體原因還是需要我們進一步理性地去分析研究。
   
    絲綢出口遇新挑戰(zhàn) 

    世界經濟復蘇的復雜性、絲綢商品的特殊性,以及我國國內繭絲行情的劇烈變化,使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絲綢出口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其中主要原因是:
  
    出口金額的增加受到去年低基數因素和原料價格上漲拉動的影響。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上半年真絲綢商品出口額同比增長是建立在較去年出口減少基礎上的,其中有低基數的因素。其次,從海關統計和行業(yè)實際情況可看出,上半年出口額的增長,完全是由于原料性商品價格上漲所拉動的。上半年盡管絲類主要品種和絲綢服裝的出口量有不同程度的減少,但因為國內繭絲價格大幅攀升,直接推升了它們的出口價格,從而導致了真絲綢商品出口總額有1.62億美元的增加。 

    國外絲綢市場也存在補庫存現象。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去年上半年我國真絲全商品出口的絲量減少約14.73%,全年減少約11.56%。這說明國際絲綢市場也經歷了殘酷的去庫存過程,庫存的回補就成為經濟恢復過程中的必然。今年以來,歐洲、日本等地區(qū)和國家對原料性商品也出現了補庫存性進口。他們基于生產、消費的需要,即使價格高也不得不購買。例如,去年意大利從我國進口的各類真絲產品的總絲量減少了約31%,其中坯綢也減少約21%,今年上半年盡管坯綢價比去年同期上漲47.56%,但進口量還是增加了17.37%;日本去年從我國進口的絲類減少37%,今年的打線絲即使價格上漲了34.15%,但該產品進口量仍增加了18.08%。此外,海關統計還顯示,有些國外企業(yè),市場雖然需要補進,但因價格過高,難以接受,只能相應減少購買量。例如,上半年對意大利的打線絲和對日本的坯綢出口,都有此類情況。下半年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補庫存動力逐漸減弱,其對市場正向拉動作用不斷縮小也將成為必然。 

    前后道產品價格的傳導尚需時間,或存在困難。從海關統計分析看,那些出口額增幅較明顯的市場,大多屬于今年上半年原料性商品的進口量比重相對大的市場,如對意大利、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出口額都有較明顯的增長,對它們出口的絲類和坯綢量的比重也都很大,分別約占對它們出口總絲量的81.88%、97.83%和91.65%;而出口額增幅較小的市場,主要是那些絲綢服裝及其他制成品進口量比重較大的市場,如對美國、我國香港特區(qū)的出口額增幅較小,對這兩個市場出口的絲綢服裝及其他制成品的絲量比重大,分別約占對它們出口總絲量的98.07%和66.32%。這反映出前道原料性商品價格的上漲對后道服裝和其他制成品價格的傳導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或存在一定困難。